【www.xpj5501.com - 陶瓷行業】
居家擺設,除了注重器具的質地之外,還應注意外觀、造型和顏色等。而對于茶具,只有將它們的功能、質地、色澤三者統一協調,才能選配出完美的茶具,給人帶來審美愉悅。那么,陶瓷茶具與名茶應如何搭配呢?一起看看
陶瓷器的色澤與胎或釉中所合礦物質成分密切相關,而相同的礦物質成分因其含量高低,也可變化出不同的色澤。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鐵的粘土燒制,只是燒成溫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澤多為黃、紅棕、棕、灰等顏色。而瓷器的花色歷來品種豐富,變化多端。
茶具的色澤主要指制作材料的顏色和裝飾圖案花紋的顏色,通常可分為冷色調與暖色調兩類。冷色調包括藍、綠、青、白、黑等色,暖色調包括黃、橙、紅、棕等色。茶具色澤的選擇主要是外觀顏色的選擇搭配。其原則是要與茶葉顏色相配。飲具內壁以白色為好,能真實反映茶湯色澤與明亮度。同時,應注意一套茶具中壺、盅、杯等的色彩搭配,再輔以船、托、蓋,做到渾然一體。如以主茶具色澤為基準配以輔助用品,則更是完美。
各種茶類適宜選配的茶具色澤大致如下:
名優綠茶應選用透色玻璃杯,應無色、無花、無蓋。或用白瓷、青瓷無蓋杯、青花茶具。
花茶應選用青瓷、青花瓷等蓋碗、蓋杯、茶具。
黃茶應選用奶白或黃釉瓷及黃橙色茶具、蓋碗、蓋杯。
紅茶應選用內掛白釉紫砂、白瓷、紅釉瓷、暖色瓷茶具、蓋杯、蓋碗。
白茶白瓷或黃泥炻器茶具及內壁有色黑瓷。
烏龍茶紫砂茶具,或白瓷茶具、蓋碗、蓋杯。也可用灰褐系列炻器茶具。
taoci52.com編輯推薦
優選:陶瓷茶具的種類范文
1、紫砂茶具
紫砂壺第一講究紫砂材質,講究砂質的效果,紫砂礦巖從礦石風化到顆粒狀,然后用石磨碾成帶有顆粒的粉沫,加水練成熟泥,制作茗壺,這種原始的泥料加工方法,能很好地保持砂壺的透氣性,使其日用功能良好,優良的材質顆粒效果使壺的音質為深、沉、沙、啞。
宜興紫砂壺它具有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陳茶不餿,暑天越宿不起膩苔等特點;經得起溫度冷熱巨變的特點。這些特點都由于紫砂泥所具有的其他泥所沒有的雙透氣孔結構,正是這種結構使得紫砂壺能比其他材質的茶壺泡出更濃,更香的茶來,與此同時它還能夠較長時間地保存茶水而不變質。
2、白瓷茶具
白瓷以景德鎮的瓷器最為著名,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的瓷器茶具也各具特色。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稱是白瓷。北宋時,景德窯生產的瓷器,質薄光潤,白里泛青,雅致悅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點彩裝飾。到元代,景德鎮的青花瓷聞名于世,并遠銷國外。
3、彩瓷茶具:
彩瓷茶具彩色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它的特點是花紋藍白相映成趣,有賞心悅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華而不艷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顯得滋潤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4、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晉代開始發展,那時青瓷的主要產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種叫雞頭流子的有嘴茶壺。宋朝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達到了鼎盛時期,生產各類青瓷器,包括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甌江兩岸盛況空前,群窯林立,煙火相望,運輸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榮的景象。
5、黑瓷茶具
黑茶盛行于宋代,宋代福建斗茶之風盛行,斗茶者根據經驗認為建安所產的黑瓷茶盞用來斗茶最為適宜,因而馳名。浙江余姚、德清一帶也曾出產過漆黑光亮、美觀實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種雞頭壺,即茶壺的嘴呈雞頭狀,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至今還存有一件,名叫天雞壺,被視作珍寶。
必備!——陶瓷茶具范文
瓷器是中國的發明之一,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結晶。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國的茶文化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非常注重陶瓷茶具的本身的藝術,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隨著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精美。
茶文化,是品茶飲茶活動中所體現的一種文化現象。茶具在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瓷器之美,讓品茶者享受到整個品茶活動的意境之美。瓷器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火與泥的藝術,這種藝術在品茶的意境之中給欣賞者更有效的欣賞空間和欣賞心情。所以瓷器茶器和茶配合,乃天作之合,錦上繡花。
四種陶瓷茶具介紹 感受中國茶文化
顧名思義,陶瓷茶具是用于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它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著四種陶瓷茶具。
四種陶瓷茶具介紹 感受中國茶文化
1、青瓷茶具
以安徽生產的質量最好。早在東漢年間,已開端生產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安徽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宋代,作為當時五大名窯之一的安徽龍泉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已做到鼎盛時期,遠銷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意大利,轟動全部法蘭西,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漂亮青袍與之對比,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認為稀世珍品。當代,安徽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進展,不斷有新產品問世。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眾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似有不足之處。
2、白瓷茶具
具有坯質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饋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時,山西邢窯生產的白瓷器具已“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唐朝白居易還作詩盛贊貴州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元代,福建省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外國。現在,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這種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所以,消耗最為普遍。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持續于元,衰微于明、清,這是因為自宋代開端,飲茶方式已由唐時煎茶法一步步改動為點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造了因素。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盞無水痕”為上。時任三司使給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錄》中就說得很明白:“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斗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 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說的“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盞,成了茶具中的頭號品種。福建建窯、福建省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量大生產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蔡襄《茶錄》中這樣說:“建安所造者……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盞配方獨特,在燒制過程中使釉面顯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加大了斗茶的情趣。明代開端,因為“烹點”之法與宋代差異,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為“以備一種”而已。
4、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實是指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瓷胎上直接描繪圖案紋飾,再涂上一層透明釉,爾后在窯內經1300℃左右高溫還原燒制而成的器具。
然而,對“青花”色澤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差異。古人將黑、藍、青、綠等諸色統稱為“青”,故“青花”的意義比今人要廣。它的特點是:花紋藍白相映成趣,有賞心悅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華而不艷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顯得滋潤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開端成批生產,異常是景德鎮,成了我國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產地。因為青花瓷茶具繪畫工藝水平高,異常是將內地傳統繪畫技法運用在瓷器上,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元代繪畫的一大成就。
元代今后除景德鎮生產青花茶具外,西藏的玉溪、建水,安徽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產,但無論是釉色、胎質,還是紋飾、畫技,都不能與同時期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對比。明代,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諸如茶壺、茶盅、茶盞,花色品種越來越多,質量愈來愈精,無論是器形、造型、紋飾等都冠絕內地,成為其它生產青花茶具窯場仿照的對象,清代,異常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進展史上,又進入了這個歷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響后代。康熙年間燒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稱“清代之最”。
縱觀明、清時期,因為制瓷技術提高,世界經濟進展,對外出口擴大,以及飲茶方式改動,都促使青花茶具獲悉了迅猛的進展, 當時除景德鎮生產青花茶具外,較有影響的還有福建省的吉安、樂平,廣西的潮州、揭陽、博羅,西藏的玉溪,貴州的會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內地還有許多地區生產“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區域內,供民間飲茶消耗。
以上內容就是關于陶瓷茶具中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的相關知識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了解陶瓷茶具,了解我國的茶文化。
【實用】陶瓷茶具花色豐富的成因范文
陶瓷器的色澤與胎或釉中所含礦物質成分密切有關,相同礦物質成分因其含量的高低,也可變化出不同的色澤。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鐵的粘土燒制,只因燒成溫度和氧化程度不同,色有黃、紅棕、棕、灰等色。在粘土中添加其他礦物質成分,也可以燒制成其他色澤,但較少見。而瓷器歷來花色器種豐富,變化多端,現簡介如下:
(1)青瓷:施青色高溫釉的瓷器。青瓷釉中主要的呈色物質是氧化鐵,含量為2%左右。釉由于氧化鐵含量的多少、釉層的厚薄和氧化鐵還原程度的高低不同,會呈現出深淺不一、色調不同的顏色。若釉中氧化鐵較多地還原成氧化亞鐵,那么釉色就偏青,反之則偏黃,這與燒成氣氛有關。燒成氣氛指焙燒陶瓷器時的火焰性質,分氧化焰、還原焰和中性焰三種。氧化焰指燃料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火焰;還原焰是指燃料在缺氧過程中燃燒,產生大量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碳化氫等的火焰;中性焰則介于兩者之間。用氧化焰燒成,釉色發黃;
用還原焰燒成則偏青。青瓷中常以開片來裝飾器物,所謂開片就是瓷的釉層因胎、釉膨脹系數不同而出現的裂紋。哥窯傳世之作表面為大小開片相結合,小片紋呈黃色,大片紋呈黑色,故有金絲鐵線之稱。南宋官窯最善應用開片,且胎薄(呈灰、黑色)、釉層豐厚(呈粉青、火黃、青灰等色)的特點,器物口沿因釉下垂而微露胎色,器物底足由于墊餅墊燒而露胎,稱口紫口鐵足,以此為貴。越窯以產青瓷而馳名世界,其作品呈現一種特別的雨過天晴色,質地如冰似玉,后流傳至國外,成為中國瓷器的代表作。
(2)黑瓷:施黑色高溫釉的瓷器。釉料中氧化鐵的含量在5%以上。商周時出現原始黑瓷,東漢時上虞窯燒制的黑瓷施釉厚薄均勻,釉色有黑、黑褐等數種,至宋代黑釉品種大量出現。其中建窯燒制的兔毫紋、油滴紋、曜變等茶碗,就是因釉中含鐵量較高,燒窯保溫時間較長,又在還原焰中燒成,釉中析出大量氧化鐵結晶,成品顯示出流光溢彩的特殊花紋,每一件細細看去皆自成一派,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茶器。
陶瓷茶具適合泡什么茶 2020陶瓷茶具怎么清洗
對于很多喜歡喝茶的朋友來說,對陶瓷茶具肯定并不陌生,那么大家知道陶瓷茶具適合泡什么茶?陶瓷茶具怎么清洗嗎?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答案吧。
陶瓷茶具適合泡什么茶
1.陶質茶具
在陶質茶具中,紫砂茶具最為著名。它興起于北宋之初(然而有明確文字記載的紫砂茶具則見于明代正德年間),后來逐漸成為別具一格的名優茶具,并盛行于明、清兩個朝代。提梁紫砂壺茶具的由來有個動聽的故事,相傳,北宋著名詩人蘇軾喜好飲茶,在江蘇宜興獨山講學的時候,為了方便在外出時煮茶、飲茶,專門請人燒制了由他自己設計的提梁式紫砂壺,后人便把這種壺命名為“提梁壺”或“東坡壺”。
能工巧匠或名人大家在壺體上經常用鋼刀代替筆,雕刻山水花鳥的圖案,鐫刻金石書法,令紫砂壺成了一鐘將文學、繪畫、書法、雕刻、金石及造型集中于一體的藝術珍品,使人們在品茶的同時還能欣賞藝術,獲得知識的啟發與美的享受。如今,我國的紫砂茶具主要產自江蘇宜興,在浙江長興也有出產。
2.瓷質茶具
(1)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以浙江生產的質量最好。早在東漢年間,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宋代,作為當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已達到鼎盛時期,遠銷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
(2)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有坯質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時,河北邢窯生產的白瓷器具已“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唐朝白居易還作詩盛贊四川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這種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所以,使用最為普遍。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續于元,衰微于明、清,這是因為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為點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造了條件。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盞無水痕”為上。
(4)彩瓷茶具
彩瓷亦稱“彩繪瓷”(painted china)。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繪的瓷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兩大類,釉下始于唐唐青花}。明清時期開始出現是釉上彩{粉彩},同時也是彩瓷發展的盛期,以景德鎮窯成就最為突出。彩瓷茶具顧名思義是運用彩繪瓷器制作而成的茶具,彩瓷技法多樣,因而彩瓷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釉下彩、釉上彩及釉中彩、青花、新彩、粉彩、琺瑯彩等茶具豐富多樣,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
(5)玲瓏瓷茶具
玲瓏瓷是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盛行于明代,器物成型后在坯上鏤雕透空花紋,再用釉將透雕花紋填平,雕鏤出許多有規則的“玲瓏眼”,然后以釉燒成,燒后鏤花處得以墁平花紋清晰可見,具有玲瓏剔透、精巧細膩的特色,十分美觀,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
玲瓏瓷茶具即為運用玲瓏瓷制作而成的茶具。玲瓏瓷往往與青花相匹配,而有青花玲瓏瓷,而在創新技法上,將玲瓏眼與青花圖案進行有效結合,與一般的規則對稱的玲瓏眼相比,更靈活而有趣味。景梅文化瓷青花玲瓏瓷的創作就是這樣,將玲瓏鏤雕與青花山水、花鳥、圖案相融合,達到一種賞心悅目的效果。
(6)青白瓷茶具
宋代以景德鎮為代表創燒的一種瓷器。青白瓷也叫“影青”、“隱青”、“映青”。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間,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種瓷器。青白瓷是宋元時期景德鎮及受其影響的窯場燒成的、具有獨特風格和鮮明時代特征的新品種。由宋迄元,青白瓷盛燒不衰,青白瓷系窯場多分布在南方幾省,主要有江西浮梁景德鎮窯、南豐白舍窯、吉安永和窯,湖北江夏的湖泗窯,廣東潮安窯,福建德化窯、泉州碗窯鄉窯、同安窯、南安窯等。
現代釉中彩與玲瓏瓷的結合運用,而創作出了釉中彩玲瓏瓷。釉中彩玲瓏為景梅文化瓷創新之舉,采用傳統釉中彩與鏤雕玲瓏的綜合技法,并完美融合,創作的釉中彩玲瓏瓷追求綠色與環保的生活理念,整體上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樸實而又富麗堂皇之特點。
陶瓷茶具怎么清洗
新購置的陶瓷茶具使用前,可用食用醋浸泡,以溶出大部分的鉛;洗滌的時候用溫水加入洗滌劑,用海綿或軟布擦試后,用清水清洗,然后用軟毛巾擦拭干凈,不要用粗糙的刷子或洗潔布刷洗,避免損傷陶瓷茶具的釉面,產生刮痕。遇到茶垢可以用食用醋或者檸檬酸來浸泡后清潔。
最好的清洗方法是:在每次喝完茶后,記得把茶葉倒掉,把茶具用水清洗干凈。能夠長期保持這種良好的習慣話,什么清洗工具都不用,茶具保持明亮光澤,但有很多朋友都是喝完茶后就去休息或是做別的事情,清洗茶具的事情就忘記了。等到下次品茶的時候再來清洗茶具。這樣經過長時間的浸泡,很多茶具都上了茶色,用清水是洗不掉的。這個時候,可以擠少量的牙膏在茶具上面,用手或是棉花棒把牙膏均勻的涂在茶具表面。大約過一分鐘后再來用水清洗這些茶具,這樣,茶具上面的茶垢就很容易被清洗干凈了。用牙膏清洗,既方便,又不會損壞茶具或傷害手,既方便又簡單,茶友們都可以試試看。
茶具上的茶垢愈厚,泡出來的茶不見得愈健康或是香純。常會聽愛泡茶的老人家拿出心愛的茶壺,烏黑油亮的茶垢,似乎茶垢愈厚愈值錢。中醫師陳至和表示,茶垢對人體健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愛喝茶也應該勤于刷洗茶具,才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些老壺友,喜歡其茶杯里積有一層厚厚的茶垢,似乎以此表明自己是愛茶。甚至有的人認為用有茶垢的茶具沖泡茶才更有味。筆者認為這是錯誤的觀念,但是不少老人仍然深信不疑。
在潮濕的環境中茶水會迅速氧化出褐色茶銹,其中含有有害金屬。而沒有喝完或存放較長時間的茶水,暴露在空氣中,茶葉中的茶多酚與茶銹中的金屬物質在空氣中發生氧化作用,便會生成茶垢,并附在茶具內壁,而且越積越厚。有人曾對茶垢進行了抽樣化驗,發現茶垢中還含有致癌物,如亞硝酸鹽等,它們對人體健康顯然有威脅。
茶垢隨著飲茶者的頻繁地喝茶而不斷進入其消化系統,極易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酸和維生素等結合成多種有害物質,不僅會阻礙人體對食物中營養素的吸收與消化,也使許多臟器受到損害。
在這里小編提醒大家:愛喝茶者也應勤洗杯。對于茶垢沉積已久的茶杯,用牙膏反復擦洗便可除凈;對于積有茶垢的茶壺,用米醋加熱或用小蘇打浸泡一晝夜后,再搖晃著反復沖洗便可清洗干凈。
另外,茶含有大量的鞣酸、茶堿、咖啡因和少量的揮發油、多種維生素、葉綠素等成分。適量飲茶能生津解渴、除濕清熱、提神健腦,對人的健康大有好處。但也有禁忌,只有飲茶適當,才是養身保健的好習慣。所謂適當,是指茶水濃淡適中,一般用3克茶葉沖泡一中杯茶為宜。茶水過濃,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鐵等無機鹽的吸收,引起貧血;其次是控制飲茶量,以一天4杯以下為宜,過量飲茶,會增加人體腎臟的負擔;再來是飲茶時間不要在飯前飯后1小時以內,否則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
清洗茶具需注意:
清洗瓷質、玻璃茶具,可添加洗滌劑,特別要注意茶具把柄、底部及內壁等部位。課選用軟毛工具清洗,千萬不要用用鋼絲球,那樣會永久性的損傷茶具,如有不易洗凈的茶垢,可用牙膏擦拭。
對于紫砂茶具的清洗,只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千萬不可用洗滌用品,這樣會影響以后茶水的味道,清洗干凈紫茶具后,要用干凈的茶巾擦干。
以上就是小編要告訴大家的陶瓷茶具適合泡什么茶和陶瓷茶具怎么清洗相關知識,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幫助。
玻璃茶具和陶瓷茶具的區別 2020玻璃茶具適合泡什么茶
玻璃茶具是家居生活必備的物件,那么大家知道玻璃茶具適合泡什么茶嗎?下面就來給大家說說答案以及玻璃茶具和陶瓷茶具的區別相關知識。
玻璃茶具和陶瓷茶具的區別
1、材質
玻璃茶具與陶瓷茶具最明顯的區別是材質不同,玻璃茶具的材質是玻璃,玻璃茶具泡茶比較好,因為他不易吸食茶里面的香味;而陶瓷茶具的材質是陶瓷,沏茶用陶瓷茶具比較好。
2、養味
因為一個茶壺沏一種茶,可以養住她的味道。品茶的時候人們都希望他的味道不會被器具所吸收,這時候還是玻璃茶具比較好。
3、外觀
玻璃茶具泡茶,茶的顏色以及茶葉的細嫩柔軟,在整個泡茶的過程中上下穿動,葉片的整個過程都會一覽無余。
4、價格
玻璃茶具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5、易碎
玻璃器具的缺點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燙手。
小知識:玻璃茶具哪個品牌好
一、玻璃茶具品牌之金灶
廣東海利集團有限公司,玻璃茶具十大品牌,中國馳名商標,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茶具行業領先品牌,中國國際博覽交易會唯一指定茶具用品,消費者信賴的質量、服務放心品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二、玻璃茶具品牌之漢唐
浙江漢唐茶文化有限公司,玻璃茶具十大品牌,中國大型茶具專業制造商之一,致力于手工制作茶具的企業,集濃厚的民族色彩與典雅的時代氣息于一體,品茶、愛茶及高雅人士的首選茗具,集茶具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三、玻璃茶具品牌之天福
漳州天福茶業有限公司,茶業十大品牌,玻璃茶具十大品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領先的傳統中式茶產品企業,中國著名的茶產品零售商,中國領先茶產品供應商,集茶葉產、制、銷、科研、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茶文化連鎖專賣店。
四、玻璃茶具品牌之恒福
廣州市恒福茶業有限公司,玻璃茶具十大品牌,廣州茶葉暢銷品牌,中國博覽會暨首屆碧螺春文化節指定專用品,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唯一指定審評茶具,集茶具、茶葉、茶食品以及相關茶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
五、玻璃茶具品牌之茗匠
福建茗匠竹藝科技有限公司,茶具十大品牌,竹家具十大品牌,十大竹制品品牌,福建省著名商標,福建省竹器最大規模的龍頭企業之一,福建省名牌產品,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竹器、茶具加工企業。
六、玻璃茶具品牌之華藝
江蘇藝興紫砂陶股份有限公司,茶具十大品牌,中國馳名商標,江蘇省著名商標,紫砂茶具行業知名品牌,競爭力企業,專業生產陶瓷、紫砂茶具的瓷器制造企業。
七、玻璃茶具品牌之鄭源
福鼎市鄭源工藝有限公司,茶具十大品牌,寧德市知名名商標,福建省信用企業,重質量、守誠信優秀示范單位,福建省質量協會團體會員,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領先茶具生產企業。
八、玻璃茶具品牌之華祥苑
華祥苑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茶具十大品牌,福建省著名商標,福建省名牌產品,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企業知名字號,茶產業的領軍企業,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九、玻璃茶具品牌之同欣
泉州同欣茶業有限公司,茶具十大品牌,中國傳統茶道具知名品牌,結合時尚現代的審美情趣和傳統東方的制作工藝制作的茶具受到廣大愛茶人士的青睞,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茶文化道具企業。
十、玻璃茶具品牌之龍福
廈門市鑫龍福木業有限公司,茶具十大品牌,福建省知名茶具品牌,品茶、愛茶、高雅人士的首選茗具,又具有上佳的收藏價值,茶具行業頗具影響力企業,專業從事茶具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知名企業。
玻璃茶具適合泡什么茶
當然,任何茶具都有最合適沖泡的茶葉,玻璃茶具也不例外,其最適合沖泡的茶葉自然是綠茶了。這個是由于綠茶本身的口感所決定的,綠茶屬于口味比較淡,即較為清淡的茶湯,使用紫砂壺等擁有很多氣孔的茶具沖泡的話,味道會被吸收,因此影響了口感,而玻璃茶具本身壁內幾乎不含有氣孔,所以不會吸收任何茶香。
此外,欣賞價值也是人們使用玻璃茶具沖泡綠茶的重要原因。玻璃茶具可見杯中輕霧漂渺、澄清碧綠及朵朵茶芽之美態,給人以美的感覺,比如碧螺春就很適合使用玻璃茶具沖泡。
以上就是小編要告訴大家的玻璃茶具和陶瓷茶具的區別和玻璃茶具適合泡什么茶相關知識,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幫助。
推薦:陶瓷茶具泡什么茶最好集錦
陶瓷茶具泡什么茶最好!陶瓷茶具泡烏龍茶是最好的,名優綠茶:透色玻璃杯,應無色、無花、無蓋。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無蓋杯。以下為您整理出幾類茶適合什么樣的茶具!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蓋碗、蓋杯、壺杯具。
黃茶:奶白或黃釉瓷及黃橙色壺杯具、蓋碗、蓋杯。
紅茶:內掛白釉紫砂、白瓷、紅釉瓷、暖色瓷的壺杯具、蓋杯、蓋碗或咖啡壺具。
白茶:白瓷或黃泥炻器壺杯及內壁有色黑瓷。
烏龍茶:紫砂壺杯具,或白瓷壺杯具、蓋碗、蓋杯。也可用灰褐系列炻器壺杯具。
選擇茶具,除了注重器具的質地之外,還應注意外觀的顏色。只有將茶具的功能、質地、色澤三者統叫協調,才能選配出完美的茶具。
陶瓷器的色澤與胎或釉中所合礦物質成分密切相關,而相同的礦物質成分因其含量高低,也可變化出不同的色澤。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鐵的粘土燒制,只是燒成溫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澤多為黃、紅棕、棕、灰等顏色。而瓷器的花色歷來品種豐富,變化多端。
茶具的色澤主要指制作材料的顏色和裝飾圖案花紋的顏色,通常可分為冷色調與暖色調兩類。冷色調包括藍、綠、青、白、廠、黑等色,暖色調包括黃、橙、紅、棕等色。茶具色澤的選擇主要是外觀顏色的選擇搭配。其原則是要與茶葉相配。飲具內壁以白色為好,能真實反映茶湯色澤與明亮度。同時,應注意一套茶具中壺、盅、杯等的色彩搭配,再輔以船、托、蓋置,做到渾然一體。如以主茶具色澤為基準配以輔助用品,則更是天衣無縫。
淺談中國茶文化對陶瓷飲茶器皿演變與發展
品茶是一門藝術,除了品嘗的美味以外,通過欣賞茶具設計和茶室裝飾,可以從中獲得藝術的享受,增加知識。人們通過敬茶儀式,可以培養人的道德修養,增進友誼。我國陶瓷飲茶器皿豐富多彩,琳瑯滿目,不少已成為蓋世珍品。如:紫砂茶具中的供春壺,造型精巧新穎,質地薄而堅實,被譽為世上瑰寶,有的陶瓷飲茶器皿繪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顯得古雅樸實,充滿詩情畫意。有的茶具上的書文,更是妙趣橫生。如器皿上常見的“也”、 “可”、“以”、“清”、“心”五字,其實是一種回文體只要順時針方向,無論從哪一個讀起,都含相同的意義,均道出了飲茶的益處。另外,茶室的布置有時也是十分講究,領略其四壁的名人字畫以及古色古香藝術陳設,都會把你帶入茶文化的更高藝術境界。
唐代以前的制茶初期,飲茶方法大同小異,各地的飲茶器皿也相差無幾。有貯茶、碾茶,煮茶和飲茶四方面的器具。到了唐代,文人雅士把飲茶器皿的互為關系,導致人們追求飲茶器皿的釉色之美和造型之宜及其特點功能。飲茶風俗遍及全國各地,飲茶器皿也頗受重視,專門的飲茶器皿制造業也應運而生,飲茶器皿的種類和花色品種也迅速增加,據陸羽《茶經》一書的皿之器一節所列入附近共有二十四件,包括煮茶、飲茶、灸茶和茶的器具。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飲一杯茶有這么多復雜的器具似乎難以理解,但在古代人的眼里,則是完成一定禮儀,是使飲茶更好、更精的必然過程。
由于唐代自開元以來飲茶風習的興起,飲茶器皿的制造隨著陶瓷業的飛速進步而愈益愈精。這一時期的飲茶器皿,以南方的越窯和北方的邢窯白瓷競相爭輝媲美。陸羽《茶經、皿之器》上曾對當時各地生產的風格與質量各異的飲茶器皿做了鑒評對比:“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我們從陸羽對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的對比中可以看出,越青瓷,邢白飲茶器皿,其質都是非常精美的。越瓷青綠,釉色翠潤,如冰似玉,邢瓷白釉蘊銀,光潔如雪,質地優良。畢竟越瓷飲茶器皿更勝一籌。由于其釉色青翠,造型典雅,裝飾瑰麗,頗受當時茶人和文士們的喜愛。
宋代不再直接煮茶,而用點茶法,因而器具亦隨之變化。從茶藝與茶道精神來講,一方面它繼承了唐人開創的茶文化內容,并根據自己時代的需要加以發展,同時為元明茶文化發展開辟了新的前景,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在茶道的思想上,隨著理學思想的出現,儒家觀念進一步滲入到茗飲之中。從茶藝講,首先將唐代的茶餅,發展為精制的團茶,使制茶本身工藝化,增加了茶藝的內涵。同時,又出現大量散茶,為后代泡茶和飲茶簡易化開辟了先河。這時,人們崇尚建窯黑釉茶盞,是與當時“斗茶”風靡全國分不開的。衡量斗茶的勝負。一看茶面湯茶色澤和均勻程度;二看盞的內沿與湯花相接處有無水的痕跡。宋代斗茶,先注湯調勻,再加初沸的水點注,茶湯表面泛起一層白色的泡沫。先斗色,以色白為貴,又以青色勝黃白;其次斗水痕,以茶湯先在茶盞周圍沾染一圈有水痕者為負。這就要求茶具是黑色的,建窯的兔毫盞,便由此名聲鵲起。宋代文人雅士斗茶,品茶時,用名貴的貢茶,配建窯黑色兔毫茶盞,同其色勝似雪乳的茶湯形成鮮明對比,為品茶、斗茶增添美感的情趣。
這一時期,長江下游的宜興紫砂茶具也開始萌芽。蘇東坡在宜興任職時,對紫砂陶情有獨鐘,酷愛提梁壺,至今被稱為“東坡堤梁”;河南禹縣的鈞瓷也改變了以前的單色,燒制多彩的“窯變”倍受人們喜愛;浙江龍泉的茶具則以清奇淡雅,古風純樸的裂紋釉,達到了人們對陶瓷飲茶器皿藝術多樣式、高品位的追求。這種淡雅質樸的茶具韻味情趣融為一體。
明清廢團茶、散茶大興。烹煮過程簡單化,甚至直接用沖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亦隨之簡化。明清罷團茶,在中國茶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減輕了廣大茶農勞役之苦,而且使飲茶的方式,飲茶器皿發生了根本變化。當時,人們對茶、飲茶器皿的愛好與審美情趣,也隨著社會飲茶風俗,烹飲方法及陶瓷飲茶器皿不斷演變而發展。另外,由于飲茶者飲用各類散茶,各類精美陶瓷茶壺就應運而生。制作出現一個色彩紛呈,數量空前的時期,紫砂與瓷器相互競爭,發展迅速。以制壺妙手供春,時大彬等所創造的宜興紫砂壺,在明代中期蓬勃興起,價勝金玉、為人所珍、久盛不衰。除宜興紫砂壺以外,瓷都景德鎮的陶瓷茶具日益向精美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永樂至宣德年間,景德鎮生產的甜白茶具最為精美。質地堅而細密,體胎輕薄,造型精巧,馳名中外。壺的造型也千姿百態,有提梁壺,把手式,長身、扁身等各種造型,壺身繪于人物,山水、花鳥、魚蟲等,裝飾方法也豐富多彩。有:青花、斗彩、釉里紅、顏色釉等;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鎮陶瓷已達鼎盛時期,其胎質堅細、釉光瑩潤、色彩絢麗、鏤雕精工特色。特別是景德鎮御窯生產的宮廷用茶壺,極其精工,華美絕倫。至明清以來,茶之種類日益增多,茶湯色澤不一,壺重便利,典稚或樸拙、奇巧,杯則爭妍斗彩,百花齊放。
古往今來,人們對陶瓷飲茶器皿的選擇和使用,不僅與時代的飲茶方式,而且同地域飲茶習俗有密切的關系。北京、西南一帶喜用瓷制的蓋碗茶具,即所謂“三件套”。由一個口大底小的茶碗,一個小茶托,和一個碗蓋組成。它有四大好處,一是盅小于碗,上大下小,注水方便,還能讓茶葉沉于底,添水時茶葉翻滾,易于泡出茶汁:二是上有隆起的茶蓋,蓋沿小于盅口,不易滑跌,易凝聚茶香,還可以來遮擋茶沫,飲茶時不使茶沫沾唇:三是有了茶托,不會燙手,也防止溢水打濕衣服;四是保溫性能好。北京氣候寒冷,茶具以保溫為佳,所以蓋碗茶具一時風行。蓋碗茶又稱“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茶蓋在上,稱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是為“人”。一副茶具里包含著“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古代哲學的道理。
浙江和江蘇一帶習慣用紫砂壺沖泡或直接用瓷杯泡茶。紫砂是江蘇宜興窯場燒造的紫砂炻器,之所以受到歷代人們的珍視,除了色澤古樸凝重,造型千姿百態,具有更高藝術鑒賞價值之外,主要在于它內蘊的趨于臻境的實用價值。壺體致密堅硬,不上釉,取天然泥色,泥粒在燒制過程中形成結晶,晶體間有一定空隙,盛茶既不滲漏,又有一定透氣性,用其泡茶既不奪香,又無熟湯味,能很好地保持茶葉的色、香、味。冷熱適應性好,冬天注入沸水或置文火燉燒,均無脹裂。壺體大小適合,一壺握在手中,手感好,既覺溫暖,又不燙手。紫砂壺主要以器型取勝,或仿自然界瓜果花木,蟲魚鳥獸,或以幾何形體造型,方非一式、圓無一相,器型千變萬化。一把好的紫砂壺,往往集哲學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韻律,書畫藝術一身。
廣東潮洲,汕頭和閩南一帶的人有飲工夫茶的嗜好。關于功夫茶名稱由來眾說不一,有的說是因為泡功夫茶的茶葉制作特別費功夫;有的說是因為這種茶味極濃,杯又特別小,需花上好長時間一口口品嘗,品茶要磨功夫。還有的說,是因為這種品茶方式極為講究,操作技藝需要有學問,有功夫等。功夫茶飲茶器皿非常講究,用一般紫砂陶還不行,需要用潮州泥制壺。此地土質松軟,所制陶壺更易吸香。功夫茶極濃,茶葉可占容積七分,以浸泡后茶葉漲發,葉至壺頂,方為恰當分量。第一泡的茶,并非飲用,而是直接以茶水沖杯洗盞,稱為“開茶”或“沈茶”。一開始就造成茶的精神氣韻的氣氛。沖二道水,這時不僅茶葉已開漲,而且性味具發,便開始行茶。泡到五、六次,茶便香發將盡,最后一巡過后,主人會用竹夾將壺中茶葉夾出,放在一個小盅內,請客觀賞,稱為“賞茶”。
飲茶是一種物質活動,更是精神藝術活動,器具則更重講究,不僅要好用,而且要有一定的形式美感。飲茶器皿作為功能效用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性的兩個方面:物質功能是指飲茶器皿必須是生活實用品,是為人們使用需要而創造的物質產品。良好的飲茶功能是構成飲茶器皿形式完美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功能合理的器皿就能成為美的器皿。功能效用不能取代形式美,但是完美的造型必需具有良好的功能。精神功能是飲茶器皿不僅在使用時能看到并要接觸,不用時還能作為藝術陳設品,給人們以美的享受。所以飲茶器皿必須造型美觀,以滿足人們的審美愛好,陶瓷飲茶器皿是功能、物質技術和藝術的綜合表現,它既是生活中的實用品,又是具有一定藝術效果的欣賞品,是使用功能與形式美感的統一,科學技術與藝術形式的統一。
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所需求的陶瓷飲茶器皿要更多、更好、更新。時代賦予現代陶瓷美術設計師的歷史使命,就是去研究中國傳統飲茶文化的精神內涵,探討各地域、各民族的飲茶習俗習慣;掌握陶瓷飲茶器皿生產的工藝材料和工藝技術。創造更多、更好、更新的陶瓷飲茶器皿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
陶瓷知識頻道為陶瓷網重要內容組成部分,我們精選的《陶瓷茶具與中國茶的搭配范文》內容由編輯撰寫而成,希望您對我們的《陶瓷茶具與中國茶的搭配范文》一文感到滿意,如需瀏覽更多專題請訪問:陶瓷行業